欢迎来到全国风力发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!
新闻速递
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速递
坚持节约优先 更好发挥节能降碳增效对碳达峰行动的促进作用
时间:2021-11-03 16:00:20 点击:

来源: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


  近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国务院印发《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《意见》作为碳达峰碳中和“1+N”政策体系的框架性、指导性文件,对碳达峰、碳中和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,把“坚持节约优先”作为重要基本原则,强调要“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,实行全面节约战略”。《方案》把“节能降碳增效行动”作为“碳达峰十大行动”之一,并在工业、城乡建设、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进行了全面部署,凸显了节能对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作用。


  一、节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性手段


  (一)节能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途径。使用煤、石油等高碳化石能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全球碳排放的主要来源,超过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60%。截至2020年底,我国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比重为84.1%,节能意味着直接减少化石能源使用,也是从源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途径。同时,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,如果将能效水平提高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乃至全球领先水平,将对减少碳排放量作出重要贡献。

  (二)节能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。当前,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。新形势下,节约优先被赋予新的内涵,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抓手。一方面,超高能效设备产品、超低能耗建筑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等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应用前景,可不断形成绿色发展新动能;另一方面,运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节能低碳改造,有助于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,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,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
  (三)节能是推动企业低碳发展的有效手段。企业是能源消费大户,也是落实碳减排目标的重要责任主体。当前我国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,以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为例,仍普遍蕴藏着10%以上的技术节能潜力,结构节能和管理节能也有较大挖潜空间。在当前全球供应链加速绿色转型的背景下,引导企业用户加强能源节约,有利于提升企业能源利用效率,降低能源使用成本,树立企业绿色形象,在全球供应链绿色化进程中占得先机。


  二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节能工作提出新任务新要求


  党中央、国务院作出碳达峰、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,对节能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。新时期节能工作必须拓宽工作视野,从末端治理转向全流程系统发力,倒逼传统高耗能、高污染、高碳排放的粗放发展方式加快转变,推动经济社会绿色高质量发展。

  (一)坚持提质增效,做好系统谋划。加快推动节能工作向源头和末端进一步延伸拓展,统筹抓好规划、设计、建设、运营等全过程节能管理。综合用好结构节能、管理节能、技术节能等传统途径,探索用好系统节能、智慧节能、循环节能、再生节能等新路径,进一步增强节能工作的降碳属性,推动节能工作自身“提质升级”,全面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。

  (二)坚持全面推进,实现重点突破。认真贯彻节约优先理念,坚持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,切实加强节能、节水、节地、节材等工作。聚焦能源消费占比较高、碳排放量较大的工业、城乡建设、交通运输等领域,集中优势资源,实现重点突破。加强节能降碳增效行动与其他碳达峰行动的协调配合,充分发挥节能引领带动作用,推动资源能源产出效率持续提升。

  (三)坚持创新引领,强化科技支撑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。推动节能工作向纵深发展,需要进一步发挥绿色低碳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,引导重点行业领域工艺技术装备升级。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,布局前沿技术研究,加大人才培养力度,鼓励原始创新,加强创新成果推广应用,推动节能降碳增效技术不断实现新突破,带动相关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
  (四)坚持统筹协调,加强协同联动。新时期推动节能降碳增效工作,应更加注重“时、度、效”,打好政策“组合拳”。坚持和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,加强节能监察等能力建设。大力推进标准化工作,充分发挥标准的支撑和引领作用。加强能源管理人才队伍建设,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,共同推进各领域、全链条能效提升。


  三、全面落实《方案》部署,努力做好节能降碳增效工作


  《方案》提出的碳达峰十大行动中,节能降碳增效行动、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、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、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、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、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等六大行动均与节能工作直接相关。我们要全面落实《方案》部署,扎实推动节能降碳增效工作,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形成强有力的支撑。

  (一)务实推进节能降碳增效行动。以完善和落实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为抓手,全面提升节能管理水平。加大节能监察执法力度,推行用能预算管理新机制,加强高耗能项目用能事前审查和事中事后管理。推动完善节能标准和标识体系,加强市场化机制建设,大力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。聚焦重点领域和行业实施节能降碳重点工程,强化节能低碳园区建设。推进电机、风机、泵、压缩机、变压器、换热器、工业锅炉等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。统筹有序建设数据中心等新型高耗能基础设施。

  (二)聚焦重点领域节能低碳行动。加强工业节能,大力推动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建材、石化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碳达峰工作,坚决遏制高耗能、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。推进城乡建设节能,强化绿色低碳规划引领,强化标准引领,杜绝大拆大建,提升建筑能效水平;关注城乡建设“隐含能”,优化建筑用能结构,完善供热计量、阶梯电价等市场机制,推动城乡建设低碳转型。深入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,科学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,打造高效衔接、快捷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;积极发展智能交通,推动不同运输方式合理分工、有效衔接,推动交通通达水平持续提升;加大交通运输工具低碳转型力度,全面提升交通运输能效水平。

  (三)深入实施节能技术创新行动。完善节能创新体制机制,将节能技术装备攻关作为科技支撑碳达峰、碳中和的关键举措。推进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,加快创新成果转化。加大绿色低碳技术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,完善绿色低碳技术产品检测、评估、认证体系。强化应用基础研究,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、战略性国家重大前沿科技项目,聚焦化石能源绿色智能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、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、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等重点领域,深化应用基础研究,加快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。

  (四)持续开展节能低碳全民行动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,扩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和消费,倡导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。增强绿色低碳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,促进全社会绿色低碳意识提升,为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营造良好社会氛围。在全社会倡导节约用能,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,加快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。坚决遏制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,从衣、食、住、行等日常生活各方面营造绿色低碳生活新时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