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学习标准化
一、创新标准化管理机制。新《标准化法》实施以来,全国各级各地均建立了标准化议事协调机制,但要增强这些机制的综合协调和统筹管理能力,研究制定和督导贯彻《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》的落实举措,营造有利于各地区、各部门和各行业制定和实施标准的环境。推动工业、农业、服务业和社会管理、公共服务等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建立标准化领导机构,协调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标准化工作。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作用,推动建立各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。
二、创新标准化运行机制。建立标准化工作目标考核机制,根据年度标准化工作计划,下达目标任务,并将标准化工作实施情况纳入质量工作的重要考核内容。建立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,促进各部门、各行业以及各区域的标准化工作有机串联,推动关联行业之间的标准对接;创新企业标准化工作促进机制,全面落实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和公开制度,突出企业在标准制定以及标准化推广工作中的主体地位。
三、创新标准化评价体系。围绕标准化工作水平、标准化发展水平和标准化对经济社会贡献水平等三个方面,具体从政府对标准化工作的投入、标准化知识普及率、标准覆盖率和实施率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数量、主导研制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数量、标准化对GDP贡献率、标准化对节能减排贡献率等指标入手, 研究制定标准化评价指标、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。
四、创新标准化效益评估。在一定区域内,按照先试点再推开的办法,选择有条件的区域或行业,依照标准化评价指标、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,对标准化的发展水平和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水平进行测评,并编制发布《标准化发展水平和效益评估报告》白皮书,引导各级政府、各行业主管部门、企业和社会重视和加强标准化工作,推动标准化发展整体水平提升。
五、创新标准化数据统计。在测评评估的基础上,开展标准化专项调查,摸清标准化发展水平的情况和底数,探索建立标准化基础数据统计制度,为国家标准化统计制度的建立探索经验。重点启动《标准化发展和效益评估指标体系研究》,逐一对相关部门和地方区域进行深入调研,全面地掌握了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数据、行业需求、存在问题,为构建标准实施评价机制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六、创新标准化公共服务。探索建立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。建立区域标准技术与服务交易平台,培育和发展标准咨询服务、合格评定、检验检测等中介服务组织,引入市场机制,发展标准服务新业态;建立标准化信息化服务平台,开展标准化政策和标准信息服务,探索标准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新路径,提高标准科研和标准创新能力。
七、创新国际标准化平台。建立和完善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,开展多边交流,组织重点部门、行业和企业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、国际电工委员会、国际电信联盟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会议和活动,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承担国际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的工作,主导国际标准的制修订,引导企业开展技术输出、标准输出和品牌营销,参与国际竞争
八、创新标准的宣传培训。把标准化理论纳入党校领导干部培训课程,提高领导干部的标准化意识;完善建立标准化工程师制度,培养和提升标准化专业技术人员水平。充分发挥科协的作用,开展标准化知识的科普教育和宣传;利用“世界标准日”、“质量月”等主题活动,广泛宣传标准化知识;总结标准化典型经验和做法,利用报刊、网络和电视等载体,宣传标准化的作用,普及和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水平。